欢迎访问21广告网!

21广告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广告设计 >详情

丁俊杰现代广告通论(丁俊杰广告课)

发布时间:2024-05-09 14:51:16 广告设计 742次 作者:21广告网

中国广告理论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空白中的建构(1979~1986),其特点是萌芽、碎片化、不系统。现阶段的广告以两三个广播电台和一小堆报纸为载体,利用声音、文字、艺术绘画等未经打磨的原创表现手法来传播产品信息。这是广告理论的“朴素时期”:报纸编辑手绘的图画是“广告设计”;活字印刷是“广告制作”; “产品照片加经理照片加上几句喊话”就是“广告创意”。

丁俊杰现代广告通论(丁俊杰广告课)

1984年,北京广告公司率先提出“京广模式”。核心理念是“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定位。这是“平原时期”本土广告主对广告理论的初步借鉴和探索。

第二部分:学习、借鉴、模仿的建构(1987~1992)。对中国广告理论的模仿和学习始于1980年10月,日本电通广告公司派出市场营销专家玉木哲一(后任日本宫崎女子大学教授)一行六人来京进行专业讲座。中国广告业引入了“营销”的概念,将营销理论全面、系统、完整地引入中国广告业,改变了中国广告主对广告的认识。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广告理论教育活动。

1985年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告理论进入了“西学东传”。随着代表国际品牌的跨国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带来了新的国际理念。西方广告理论、商业模式、创意潮流在整个广告界迅速传播,而中国广告理论始终与世界同步更新。 1983年至1992年,全国只有6所大学开设广告专业,专业学术理论的探索开始了。

第三部分:实践中的丰富(1993~2000)。企业对广告的认识已从最初单纯用于发布新闻的艺术品深化为集产品宣传、品牌建设、企业形象传播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营销工具。广告开始与“策划”二字结合在一起,“广告策划”的概念开始流行。一时间,围绕广告策划大量相关理论不断涌现,广告的科学性被广泛认可。从业者把广告视为一个有规则、可控的系统,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策划来实现。预定的营销目标。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设广告专业的高校数量增加到90所左右,广告理论研究的学术和专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第四部分:变革中的调整(2001~2010)。新世纪以来,大广告、全媒体广告的理念指导着广告运营。信息爆炸、渠道多元化导致关注度稀缺。广告理论的关注点已经从如何围绕某种产品策划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演变为如何从信息的海洋中脱颖而出,牢牢抓住消费者日益稀缺的注意力。截至2007年9月,我国开设广告专业的院校有322所,但重实践轻理论的“同质化”、“泛专业化”现象日益明显。

12